风露萧然非世间,月容潋潋澹且闲。
颇疑明月不到地,乃是玻璃魂魄寒。
万家愁颜十家喜,龙气西山呼不起。
云中似有群帝翔,城郭居民遽如此。
卜居哀郢两无憀,伫望青冥尽此宵。
未必阴天真纣绝,犹思手拭冰轮洁。
戊辰中秋对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辰中秋对月》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黄浚创作的一首词。此诗以月亮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观察力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诗歌的创作背景上,《戊辰中秋对月》创作于清末,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黄浚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同时也折射出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从艺术风格来看,《戊辰中秋对月》采用了传统的诗词形式,但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创新元素。例如,诗中用“风露萧然非世间,月容潋滟澹且闲”来描述月光的清冷与宁静,既体现了传统诗歌的韵味,也展示了诗人独到的审美视角。
从主题内容上看,《戊辰中秋对月》通过对中秋节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如“未必阴天真纣绝,犹思手拭冰轮洁”,这反映了诗人试图通过月亮这一象征,探讨人性中的善恶对立与道德选择。
《戊辰中秋对月》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承载着历史、文化与哲思的艺术珍品。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也为后世研究清代及近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