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萧然非世间,月容潋潋澹且闲。
颇疑明月不到地,乃是玻璃魂魄寒。
万家愁颜十家喜,龙气西山呼不起。
云中似有群帝翔,城郭居民遽如此。
卜居哀郢两无憀,伫望青冥尽此宵。
未必阴天真纣绝,犹思手拭冰轮洁。
【注释】
戊辰:农历九月。戊辰年是干支纪年中的第18个,即戊戌年,与“戌”同音。
对月:指赏月。
风露萧然:形容清冷凄寒的气氛。
潋潋(liàn liàn):明亮貌。
澹且闲:淡泊而从容。
明月不到地:月亮高悬在天空中,没有落到地面。
玻璃魂魄:比喻月亮。
万家愁颜十家喜:指人们的心情悲喜不一,有的家庭忧愁满面,有的则喜气洋洋。
龙气西山呼不起:指龙的气势强大到极点,却无法使西山震动。
青冥:青色的天空或天幕。
哀郢:指屈原的《离骚》。郢,楚都,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卜居:占卜选择住址。哀郢,指屈原在流放期间的心情。
伫望:久久凝视。青冥:青天,这里指天上的月亮。
冰轮:月亮的别名,也指代月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月亮、云彩等自然景物,抒发了他对人生、命运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感慨。
首联“风露萧然非世间,月容潋潋澹且闲”,诗人用“风露萧然”来形容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月容潋潋澹且闲”则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从容。这两句诗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相联系,展现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颔联“颇疑明月不到地,乃是玻璃魂魄寒”,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他认为,月亮虽然高高在上,但却无法触及地面,这与人的命运相似,都是如此遥远而不可捉摸。同时,诗人也将月亮比作玻璃,认为它也是受到了某种力量的影响而变得寒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困惑和无助感。
颈联“万家愁颜十家喜,龙气西山呼不起”,诗人描述了人们的情绪变化。一方面,有些人因为生活困苦而愁眉不展;另一方面,有些人则因为生活安定而面带笑容。然而,无论人们的心情如何,都无法改变龙的威严和地位。这两句诗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的担忧。
尾联“云中似有群帝翔,城郭居民遽如此”,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云层之上似乎有着一群皇帝在飞翔,而城市和村庄的人们则显得如此渺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描写月亮、云彩等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命运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感慨。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