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侯老画师,顿顿俭齑粥。
夙闻梅格好,乃复擅风竹。
师曾亡已久,真赏混珠蓿。
吾诗何足重,末技恨画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汪侯老画师,顿顿俭齑粥。
夙闻梅格好,乃复擅风竹。
师曾亡已久,真赏混珠蓿。
吾诗何足重,末技恨画肉。
《与可竹石三首·其三》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豐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描绘了一幅竹子和石头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诗如下:
与可画竹既以为乐,而余亦以竹为君兄。使无此君兄,虽竹何用?然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与可与余家兄弟四方皆能得之于窗牖之下,非一日也。故予戏作此诗,以寄与可,兼以见日者过门,而喜有酒肴以奉之之意也。与可是日方夜处,独坐一室,而庭有枇杷数十树,品竹数竿,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觉所与谈者,非世间人也。此所以娱吾弟也。若夫日者,则吾兄也。吾兄知与可者,岂止于此哉!虽然,吾兄视与可,犹我视兄也。吾兄之视与可,又何以异於吾弟之视吾兄邪?今乃以彼易此,吾不知兄胡为者邪!虽然,吾亦知吾兄之不必然也。与可画竹,固未尝不如意也;苟心之所之有不能然者,则不可强以不如意如吾兄也。故凡吾之所言,虽小,吾亦将择其尤善者,而多称之,欲以此报吾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