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侯老画师,顿顿俭齑粥。
夙闻梅格好,乃复擅风竹。
师曾亡已久,真赏混珠蓿。
吾诗何足重,末技恨画肉。
汪侯老画师,顿顿俭齑粥。
夙闻梅格好,乃复擅风竹。
师曾亡已久,真赏混珠蓿。
吾诗何足重,末技恨画肉。
注释:
蔼士乞题所画竹诗久不就:蔼士向画家索要一首诗来赞美他的画作,但画家一直未能完成。
晨起读坡诗忽有所感因和其题:清晨起床后,诗人读了苏轼的诗而有所感触,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回应画家的题画诗。
与可竹石韵三首:这里指的是苏轼的《与可竹石三首》,这是一组以竹、石为主题的诗歌,共三首。
其三:这是第三首,也是本诗的题目。
汪侯老画师:汪侯是画家的名字,他是一位资深的老画师。
顿顿俭齑粥:顿顿都吃简朴的食物,如腌菜粥。
夙闻梅格好:很早就听说梅花的品格很好。
乃复擅风竹:竟然擅长画风竹(即竹子)。
师曾亡已久:这位老师已经去世已经很久了。
真赏混珠蓿:真正的欣赏者就像珍珠一样稀少。
吾诗何足重:我的诗有什么价值呢?
末技恨画肉:绘画技艺不过是末节,遗憾的是画得再好也像肉一样有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画家汪侯的赞赏之词。首先,诗人称赞汪侯是“老画师”,顿顿都吃简朴的食物,如腌菜粥。然后,诗人提到自己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梅花的品格很好,但是汪侯竟然擅长画风竹,让人感到惊讶。接着,诗人感慨这位老师已经去世很久了,真正的欣赏者就像珍珠一样稀少。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诗有什么价值呢?绘画技艺不过是末节,遗憾的是画得再好也像肉一样有形。整首诗通过赞美汪侯的艺术成就,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