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除夕 其二

七十行强半,后山言可思。
人生虽苦相,肯为长年悲。
饯腊旧有例,西山办一诗。
去岁忽墐户,今晨意尤奇。
嵚崎数州间,绝海居江湄。
高楼若蜂房,自笑裹妍皮。
那知独往人,百忧归怒嬉。
鸾肠费万回,巾车来何迟。
胸中屴崱峰,云衣方四垂。
真当赋梅花,一舸呼姜夔。
椒花不登盘,我自忘为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丑除夕 其二》是一首由黄浚创作的古诗,其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在除夕夜的孤独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浚(约1590年-约1643年),字幼平,号陶庵,又号南园,明代末年的文人、思想家。他出身于江南的一个书香门第,一生著述颇丰,尤以散文见长,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人生虽苦相,肯为长年悲。
    饯腊旧有例,西山办一诗。
    去岁忽墐户,今晨意尤奇。
    嵚崎数州间,绝海居江湄。
    高楼若蜂房,自笑裹妍皮。
    那知
  3. 诗歌赏析
  • 意境描写:诗中的“去岁忽墐户,今晨意尤奇”描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和生活的无常感;“嵚崎数州间,绝海居江湄”则展现了诗人身处偏远地区,远离尘嚣的孤寂感。
  • 情感表达:“人生虽苦相,肯为长年悲”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理解与接受;而“自笑裹妍皮”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外貌或社会地位的自嘲和无奈。
  • 文化内涵:通过描述除夕夜的特定情景,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文化氛围。

黄浚的《乙丑除夕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