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忽微鸣,华月始一吐。
遥冈抱平野,浸此千尺雾。
空香出众绿,幽露在芒屦。
不见趺龛人,法身或自度。
唯有清凉姿,长怜梦中路。
夜由香界寺陟宝珠洞望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由香界寺陟宝珠洞望月》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黄浚所作的一首古诗,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自然景观图。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作者背景:黄浚(1891-1937),字秋岳,室名”花随人圣庵”。福建闽侯人。幼时为京师译学官学生,有诗名,后成为民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诗歌原文:
山风忽微鸣,华月始一吐。
遥冈抱平野,浸此千尺雾。
空香出众绿,幽露在芒屦。
不见趺龛人,法身或自度。
唯有清凉姿,长怜梦中路。赏析鉴赏: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香界寺陟宝珠洞的景象。诗句“山风忽微鸣,华月始一吐”生动地捕捉了夜晚的氛围,山风轻拂的声音和明亮的月光交织成一幅宁静的画面。“遥冈抱平野,浸此千尺雾”则展现了广袤的平原被浓密的雾气笼罩,给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感觉。“空香出众绿,幽露在芒屦”描绘了绿草如茵的景致,以及露水落在鞋子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不见趺龛人,法身或自度”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最后两句“唯有清凉姿,长怜梦中路”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美好状态的内心感受,以及对梦境中美好旅程的留恋。
《夜由香界寺陟宝珠洞望月》不仅是黄浚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清末近现代初诗歌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