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供强食,人人虎口危。
无边画瓯脱,有地尽华离。
争问三分鼎,横张十字旗。
波兰与天竺,后患更谁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弱肉供强食,人人虎口危。
无边画瓯脱,有地尽华离。
争问三分鼎,横张十字旗。
波兰与天竺,后患更谁知?
《书愤其五》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国家兴亡、政治腐败和个人遭遇感慨的诗作。
《书愤其五》是清末民初客家人字公度(人境庐主人)所作,光绪年间的作品。字公度不仅是一名科举出身的举人,还曾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和驻英参赞等,并在戊戌变法期间担任湖南按察使,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这些经历使得他深刻感受到了国家政治的动荡与个人的沉浮。
在这首诗中,“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反映了字公度对于清朝都城的描写,暗喻了皇权的衰败。而“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则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清政府无能的失望。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书愤其五》不仅仅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更深层的社会意义。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字公度试图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唤起人们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责任。
《书愤其五》不仅体现了字公度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他在动荡时期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思想脉络及其时代背景,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历史智慧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