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供强食,人人虎口危。
无边画瓯脱,有地尽华离。
争问三分鼎,横张十字旗。
波兰与天竺,后患更谁知?
诗名:书愤 其五
弱肉供强食,人人虎口危。
无边画瓯脱,有地尽华离。
争问三分鼎,横张十字旗。
波兰与天竺,后患更谁知?
注释:
- 弱肉供强食:描述了社会中强者对弱者的压迫和剥削,如同食物链中弱小者为强者提供营养。
- 人人虎口危:每个人都如同处于老虎口边,随时可能遭受攻击或威胁。
- 无边画瓯脱:指国土被侵占,如同画中的图案被剥离一般,失去了原有的完整。
- 有地尽华离:形容国家领土的丧失,使得美丽的国土也变得荒凉。
- 争问三分鼎:比喻各国之间的争夺就像争夺三足鼎一样激烈。
- 波兰与天竺:波兰和天竺都是历史上的国家名称,这里可能是在提及历史上的国家纷争或民族冲突。
赏析:
黄遵宪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分裂、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忧虑。他用“弱肉供强食”来描绘社会的残酷现实,用“人人虎口危”来形容人们生活在极度不安和危险之中。通过“无边画瓯脱”和“有地尽华离”,他描绘了国土被侵略后的荒凉景象,让人感受到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最后两句通过“争问三分鼎”和“波兰与天竺”的提及,反映了当时国家之间的争斗和战争,以及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安。整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