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影摇红豆,墙阴覆绿蕉。
问山名漆树,计斛蓄胡椒。
黄熟寻香木,青曾探锡苗。
豪农衣短后,遍野筑团焦。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十 (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其十》(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是清代黄遵宪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反映了作者对新加坡的观察和感慨。
这首诗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展现了黄遵宪精湛的诗歌技巧。这种形式简洁而富有力度,使得诗歌内容更加集中和深刻。诗中运用了多种象征和隐喻,如“舍影摇红豆,墙阴覆绿蕉”等,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远离故土、身处异国他乡的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新加坡的深切感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诗中的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新加坡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对当地文化的好奇和向往。例如,“问山名漆树,计斛蓄胡椒”,这两句诗不仅描述了当地的物产,更反映了诗人与异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种交流和碰撞不仅丰富了诗人的生活体验,也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新加坡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同时,通过对当地社会风貌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这种理想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保护上,也体现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追求上。
这首诗也是黄遵宪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作为一个远赴海外的旅人,黄遵宪可能经历了种种孤独和挑战,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新生活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挚和深沉。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其十》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黄遵宪作为一位诗人、思想家和外交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黄遵宪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以及对新加坡文化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