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咸丰帝联

天以清克肖厥德,六七作神圣相承,一人未及倦勤,想连朝雨泣风号,应是九乾痛哭子;
帝在位独为其难,十余年平成再造,万国方为引领,何前日嵩呼华祝,俄闻四海齐遏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咸丰帝联是清朝大臣左宗棠为哀悼已故的林则徐创作的。下面是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林则徐,字元抚,号铁琴,清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及诗人,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爱国者”。
  • 左宗棠,字季高,号麓云,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人物,曾与林则徐有过深厚的交情,对林则徐的逝世感到无比悲痛。
  1. 创作缘由
  • 林则徐在1850年因鸦片战争而被朝廷贬谪至新疆,后被穆彰阿、琦善等权臣诬陷,最终被流放。这一历史事件使得林则徐备受屈辱和非议。
  • 由于林则徐生前与左宗棠有着深厚的友谊,且其一生致力于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对于林则徐的不幸遭遇,左宗棠深感痛心疾首,并决定以诗作表达哀思。
  1. 诗歌原文
  • 上联“附公”意指那些追随并敬仰林则徐的人。下联“间公”则指那些在朝政中与林则徐形成对立或误解的人们。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林则徐一生贡献的肯定及其不幸命运的惋惜。
  1. 诗歌赏析
  • 此挽联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深沉,能够准确捕捉到林则徐人格的魅力,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历史环境。
  • 整副挽联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历史的反思。

挽咸丰帝联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清朝晚期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