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观水嬉

细浪摇罗,杨柳岸、微风乍薰。
指镜里、彩龙飞下,舞碎烟痕。
十里鼓声凉振雨,一湖扇影荡成云。
认珊珊、神女踏波来,金缕裙。
残照隐,花外村。
疏树蔼,水边门。
看琉璃掉破,几点青鳞。
画舫寻香怜小杜,野桥沽酒吊灵均。
采芳兰、何处寄相思,空翠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观水嬉》是清代诗人黄燮清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才华,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词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进行详细阐述:

  1. 作品背景:《满江红·观水嬉》创作于清朝道光年间,具体为黄燮清晚年时期。作为一位举人出身的诗人,他的一生虽不顺利,但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个人不平遭遇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这首词中,黄燮清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水边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之中。

  2. 内容解读:《满江红·观水嬉》通过对细腻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期待。词中描绘了细浪轻摇、杨柳岸边、微风乍起等自然景象,同时运用“彩龙飞下”、“神女踏波来”等奇幻元素,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具有神话色彩,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3. 艺术特色:《满江红·观水嬉》的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词中运用了大量象征与比喻,如“神女踏波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降临,“残照隐,花外村”则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审美情趣。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既富有韵律美,又不乏哲理意味,显示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4. 历史与文化价值:《满江红·观水嬉》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词,更是一幅反映清代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风情的细致描写,词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生活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

《满江红·观水嬉》作为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感情,也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领悟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