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胥山剑石

抚剑苍茫,试凭吊、英雄陈迹。
想当日,青萍砍地,乱云奔裂。
落日瘦眠豺虎影,腥风寒迸蛟螭血。
听龙泉、夜半吼空山,山魈泣。
锋过处,星芒急。
水磨后,江流赤。
看长虹出手,豫章飞魄。
甲盾五千摧劲敌,属镂三尺锄忠节。
剩欹斜、一角卧荒烟,苔痕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胥山剑石》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和英雄豪情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凭吊之情以及深刻的历史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品原文:抚剑苍茫,试凭吊、英雄陈迹。想当日,青萍砍地,乱云奔裂。落日瘦眠豺虎影,腥风寒迸蛟螭血。听龙泉、夜半吼空山,山魈泣。锋过处,星芒急。水磨后,江流赤。看长虹出手,豫章飞魄。甲盾五千摧劲敌,属镂三尺锄忠节。
  2. 创作背景:黄燮清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创作《满江红·胥山剑石》的背景是在其亲丧之际。据传,黄燮清曾因父亲丧礼而罢官回家,在此期间创作了这首表达英雄情怀的诗作。
  3. 诗歌鉴赏:《满江红·胥山剑石》以“抚剑苍茫,试凭吊、英雄陈迹”开篇,描绘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悲壮情感。诗中“想当日”,通过对比青萍斩地和乱云奔裂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昔日英雄的豪迈气概。落日下,豺虎之影与血腥味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厉的氛围。诗末“听龙泉、夜半吼空山,山魈泣”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缅怀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
  4.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体现了黄燮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观念和文化心态。在封建社会中,英雄往往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并受到人们的崇拜。《满江红·胥山剑石》作为文学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满江红·胥山剑石》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英雄事迹的赞颂,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