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常山至玉山途中大雪

越山将尽楚山至,水行已穷陆行始。
荒城破柝无五更,仆夫在门客齐起。
出门朔风欲撼山,一里二里飞鸟还。
沈沈车铃冻不响,寒云挂地雪满天。
黄子仰天叫奇绝,怪事逼人何咄咄。
昨日不寒今日寒,在舟不雪在途雪。
纷纷四野晚更多,前村有酒当醉歌。
任教压得玉山倒,乐游不惫当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常山至玉山途中大雪》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作品,出自他的《自常山至玉山途中大雪》,全文如下:越山将尽楚山至,水行已穷陆行始。荒城破柝无五更,仆夫在门客齐起。出门朔风欲撼山,一里二里飞鸟还。沈沈车铃冻不响,寒云挂地雪满天

黄景仁,字汉镛,号仲则,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其诗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美好并存的情境。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歌主题与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黄景仁作为文人雅士,在前往玉山的途中遭遇了一场大雪,这无疑增加了旅途的难度和诗意。大雪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也触动了人心,引发了作者的深刻感慨。
  • 诗中“越山将尽楚山至,水行已穷陆行始”表达了从水路转向陆路的艰难转变,体现了旅途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
  1. 艺术特色与技巧
  • 黄景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出门朔风欲撼山,一里二里飞鸟还”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大雪带来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紧张和期待。
  • 诗句如“沈沈车铃冻不响,寒云挂地雪满天”则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将大自然的变化人格化,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和动态美。
  •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刻画,展示了黄景仁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情感表达与社会意义
  • 诗中流露出一种对于旅途艰辛的无奈与坚韧,同时也蕴含着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黄景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乐观态度。

《自常山至玉山途中大雪》是黄景仁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黄景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人生活及其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