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至戒坛

一峰蹲怒狮,突补山口缺。
度峰十八转,转转得奇绝。
森疑仙囷排,杳望化城列。
云木散岩涧,风水纠洞穴。
一径辨悬霤,丈枉尺以折。
行人如蚁缘,树杪乍明灭。
众峭忽一束,前山豁焉裂。
中藏法王宫,缔构一何杰。
金碧欲动摇,随山现凹凸。
遐哉何王构,人巧觉山拙。
入寺生昼寒,闻梵了尘热。
真戒如我传,终办领禅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山至戒坛》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文如下:一峰蹲怒狮,突补山口缺。 度峰十八转,转转得奇绝。 森疑仙囷排,杳望化城列。 云木散岩涧,风水纠洞穴。 一径辨悬霤,丈枉尺以折。 行人如蚁缘,树杪乍明灭。 众峭忽一束,前山豁焉裂。 中藏法王宫,缔构一何杰。 金碧欲动摇,随山现凹凸。 遐哉何王构,人巧觉山拙。 入寺生昼寒,闻梵了尘热。 真戒如我传,终办领禅悦。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山的奇特景象和佛教建筑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宗教圣地的敬仰之情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入山至戒坛》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对人文历史的尊重与传承。诗中所描绘的法王宫、化城等佛教建筑的宏伟与精巧,以及僧人在山林间修行的情景,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佛教教义的虔诚信仰。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黄景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在形式上也追求严谨工整。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黄景仁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魅力和独特风格。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表达技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入山至戒坛》是一首集自然美景、历史传承和文化审美于一体的优秀诗歌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