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有月俄为云掩因怀孙吟秋再叠前韵

纯孤出海奔且蹶,流光欲补前宵阙。
此时大地腾哗声,我欲不狂心勃勃。
穿林一线栖乌翻,下砌三砖语虫歇。
巡栏索句方沉吟,又见织云卷如发。
美人隔帷花隔烟,纵好无如间芒忽。
祇将彩翠输鲜鳞,不借华膏炼尘骨。
弥留渐觉意僭悽,舍去尚馀心仄兀。
中宵风露凄已寒,达曙星河澹将没。
后时好景还蹉跎,便有清歌讵能发。
遥知故人怊怅同,雁夜迢迢悄难越。
相看咫尺不相亲,眄君如眄云中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六夜有月俄为云掩因怀孙吟秋再叠前韵》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作品。在这首诗中,黄景仁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黄景仁(1749年2月16日—1783年10月25日),字汉镛,一字仲则,号既堂、仙黄,自称眇公,晚年又号陶庵,谥曰文恪,世称南屏先生。他是清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与纳兰性德并称为“南朱北纳”。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书香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其诗文才情出众,深受当时文坛的重视。
  1. 诗歌原文及赏析:《十六夜有月俄为云掩因怀孙吟秋再叠前韵》全文如下:
    纯孤出海奔且蹶,流光欲补前宵阙。此时大地腾哗声,我欲不狂心勃勃。
    穿林一线栖乌翻,下砌三砖语虫歇。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纯孤”一词用来形容月亮,强调了月光之纯净而孤高的特点。接着,诗人通过”奔且蹶”形容月光如海般汹涌澎湃,而”流光”则暗示着时间流逝的迅速。最后两句”穿林一线栖乌翻,下砌三砖语虫歇”,则是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夜晚森林中的动静结合,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意象丰富,能够深刻表达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黄景仁精湛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还是在用词的精准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宝贵。这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哲理诗。

《十六夜有月俄为云掩因怀孙吟秋再叠前韵》是清代黄景仁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