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斋纳凉杂成 其四

去岁此方旱,地有千里赤。
江甸流饥民,淮关断沽舶。
米贵淮南时,正值我为客。
今春好雨阳,喜见收二麦。
新陈米未交,斗价尚三百。
又闻故乡田,多蝗土将石。
我家无负郭,更复艰朝夕。
居行两心悸,救贫少长策。
东南民易疲,岂任荒歉积。
中宵望天云,殷忧定何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院斋纳凉杂成 其四》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夏日夜晚庭院中纳凉时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诗的前两句“每闻暮鸦声,窗瞑已辍读”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院落夜景。暮鸦声声,天色渐暗,诗人放下了手中的书卷,准备休息。这里的“窗暝”暗示着日落时分,而“已辍读”则表明夜幕降临后,一切学习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第三句“鸦阵日一过,乍空声肃肃”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中鸟类的活动。每当太阳落山,乌鸦群飞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这里,“乍空”意味着天空逐渐变得空旷,而“声肃肃”则形容乌鸦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秋天即将来临的感觉,以及自然界生物活动与季节变迁的紧密联系。

诗的最后一句“前者若得意,后者奋相逐”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他观察到,当前面的乌鸦似乎取得了某种成就或满足时,后面紧跟着的乌鸦会奋力追赶,形成一种生动的画面。这不仅仅是对鸟类行为的描绘,更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深刻体会。

《院斋纳凉杂成 其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动物行为的小诗,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黄景仁的艺术风格和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