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斋纳凉杂成 其一

每闻暮鸦声,窗瞑已辍读。
鸦阵日一过,乍空声肃肃。
前者若得意,后者奋相逐。
最后或两三,哀鸣飞更速。
怪问旁人言,市后有乔木。
日出鸦四飞,日入群就宿。
吁嗟复吁嗟,我岂如此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院斋纳凉杂成其一》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夏日庭院中纳凉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景仁,字仲则,号鹿床,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风格清新脱俗。
  2. 作品原文及解析
  • 诗的第一行“每闻暮鸦声,窗暝已辍读”,描绘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听到乌鸦叫声,于是停下手中的阅读活动。这里的“暮鸦声”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而“窗暝”则是傍晚时分,光线渐暗的景象。
  • “鸦阵日一过,乍空声肃肃。”描述了夕阳下的乌鸦队列飞行,其声音在空旷中显得尤为清晰。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
  • “前者若得意,后者奋相逐。最后或两三,哀鸣飞更速。”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将乌鸦的行为与诗人的心情相对应。当前面的乌鸦似乎心情愉悦时,后面的乌鸦则显得更加活跃;当最后几只乌鸦因为疲惫而哀鸣时,整个群体的速度反而加快了。
  • “怪问旁人言,市后有乔木。”诗人在听到旁人谈论时,好奇地询问为何市场后面会出现高大的树木。这个疑问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事物的好奇心,也反映了他对城市生活的观察。
  1. 诗中意象
  • 乌鸦作为诗中的主角,其行为和声音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的感受。
  • 诗中的“业户”、“百丈船”等意象,虽然在现代读者中可能难以产生共鸣,但在当时却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这些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有力,每个词都经过精心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艺术特色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乌鸦行为的观察,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院斋纳凉杂成其一》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的诗作,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珍贵的阅读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