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湖泛

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
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
有客倚兰楫,何人唱竹枝?
莲娃归去尽,极浦剩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湖泛》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还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诗歌原文
    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
    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
    有客倚兰楫,何人唱竹枝?
    莲娃归去尽,极浦剩相思。

  2.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少孤家贫,常为衣食奔波。曾入安徽学政朱筠幕中,颇受器重。乾隆四十一年(1776)召试,中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后来纳资为县丞,未补官而穷愁潦倒,赍志而殁。其诗多写嗟贫叹苦、牢愁抑塞之情,语语沉痛,字字辛酸,极富感染力。

  3. 作品鉴赏
    《雨后湖泛》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用“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来表现湖面的宁静与微风拂过水面的情景;接着以“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湿润感。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4. 社会背景
    这首诗作于乾隆年间,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黄景仁作为一位文人,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观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在他的作品中,使得《雨后湖泛》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

《雨后湖泛》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五言律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