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青云顶,举步凌峥嵘。
木脱棱角出,路断略彴横。
架木半欲颓,动摇轰有声。
手攫藤枝软,足踏松根轻。
回风入绝涧,琴筑相和鸣。
岭猿下取饮,见人却数惊。
默念垂堂戒,忧来纷填膺。
到驿聊取适,未敢询去程。
自黄牛堡抵草凉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黄牛堡抵草凉驿》是清代诗人黄琮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通过这首诗的详细内容,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意义:
作者介绍:《自黄牛堡抵草凉驿》的作者黄琮,字象坤,号矩卿,是昆明人,道光丙戌进士,后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侍郎。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以诗文闻名,尤以其诗歌作品著称。在诗作中,他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景象。
诗的内容:黄琮的这首诗通过对黄牛堡到草凉驿途中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敬畏。诗中的“置身青云顶,举步凌峥嵘”描述了攀登山峰时的艰难和壮观,而“手攫藤枝软,足踏松根轻”则反映了旅途中的轻松与惬意。诗中还有对动物和环境的细致观察,如“岭猿下取饮,见人却数惊”,以及回风入绝涧、琴筑相和鸣等形象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音乐感。
诗的艺术特色:黄琮的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著称。他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如“木脱棱角出,路断略彴横”与“手攫藤枝软,足踏松根轻”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的险峻也衬托了旅行者的从容。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动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印象。
《自黄牛堡抵草凉驿》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幅流动的画面,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的追求。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自然景观的朋友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