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长史从军郁林

野烧明虚帐,秋声落战旗。
只能闻笛夜,相忘在家时。
阮瑀工书札,陈琳解赋诗。
知君年少日,曾慕帝王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胡长史从军郁林》是清代诗人黄河澄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黄河澄,字澄甫。他是一位清朝的文人,其诗作在后世广为流传。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在胡长史即将从军前往郁林的背景下完成的。当时,黄河澄作为一位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忧虑。他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 诗歌原文
  • 野烧明虚帐,秋声落战旗。
  • 只能闻笛夜,相忘在家时。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送胡长史从军郁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战场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的“野烧明虚帐,秋声落战旗”形象地勾勒出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战士的不屈精神;而“只闻笛夜,相忘在家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在军中孤独生活、远离家乡的同情与理解。
  • 情感真挚:黄河澄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己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真挚感人,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以及身处乱世仍然关心国家的崇高情操。
  • 艺术特色:《送胡长史从军郁林》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它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刻表达作者的情感;其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这种艺术风格使得《送胡长史从军郁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得到了高度认可,更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送胡长史从军郁林》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黄河澄用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将一个充满诗意的战场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深关怀和对国家的深切忧虑。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深入研究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