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 夏词

独上帘钩看月明。
闲停小扇白罗轻。
习习春风吹不断,翠荷擎。
避暖长抛金鸭火,卸妆惊溜玉钗声。
早是侍儿能解意,展桃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花子 夏词》是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描绘。下面是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等,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与同邑的董以宁、邹抵漠、陈维格并称为“毗陵四子”,在宋代文坛上享有盛誉。黄庭坚的诗词作品多取材于自然景观,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日常生活,风格独特,情感深沉。
  • 成词时期:《山花子·夏词》作于黄庭坚的中年时期,这一时期是他人生经历丰富、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 文学地位:《山花子·夏词》作为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词风不趋新斗险,整摄自余情致,深受后人喜爱。黄庭坚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也在思想上展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如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1. 词作原文
  • 原文:独上帘钩看月明。闲停小扇白罗轻。习习春风吹不断,翠荷擎。避暖长抛金鸭火,卸妆惊溜玉钗声。早是侍儿能解意,展桃笙。
  • 词句分析: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宁静景象。开头两句“独上帘钩看月明。闲停小扇白罗轻”,表达了主人公独自登上窗台,欣赏着明亮的月光和轻盈的白色罗衣。第三句“习习春风吹不断,翠荷擎”,则描述了春风拂动下翠绿荷塘的景象。接下来的“避暖长抛金鸭火,卸妆惊溜玉钗声”,形象地描绘了室内取暖的情景,以及女子卸妆时玉钗滑落的声音。末句“早是侍儿能解意,展桃笙”,则透露出主人对侍者的赞赏和感激之情。整首词通过对日常场景的刻画,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黄庭坚的这首词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在词中,无论是月光下的静美,还是春天微风中的摇曳,都被巧妙地描绘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之中。
  • 语言风格:黄庭坚的词风格质朴而不失华美,他善于运用平淡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在《山花子·夏词》中,这种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用词简练而富有韵味,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思。
  • 情感表达:黄庭坚的词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宁静的自然面前所感受到的一种超脱和平静。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侍者细腻关怀的认可和感激之情,使得整首词充满了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

《山花子·夏词》不仅是黄庭坚诗词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