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西施菊二首 其一

蔚起寒窗翘错新,傲霜不肯作花茵。
临风欲舞香飘油,沐雨新妆淡点唇。
共道天姿钟越地,谁知国色寄湖滨。
迄今上苑称佳植,不使东邻漫笑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西施菊二首·其一》是清朝诗人黄文灿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1. 诗歌原文
    蔚起寒窗翘错新,傲霜不肯作花茵。
    临风欲舞香飘油,沐雨新妆淡点唇。

  2. 诗意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在严寒中的坚韧与美丽。诗中“蔚起寒窗翘错新”形容菊花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能昂首挺立,显示出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傲霜不肯作花茵”表达了菊花不畏严寒,拒绝成为其他花朵的背景,展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质。
  • “临风欲舞香飘油”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香气四溢的场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沐雨新妆淡点唇”则用比喻的手法,将花瓣上雨珠比作淡淡的胭脂,增添了几分娇艳与生动,同时暗示了菊花在风雨中的坚强与不屈。
  1. 作者简介
  • 黄文灿,清朝时期的诗人,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观察力,其作品往往能够捕捉到大自然细微之处的美。
  • 黄文灿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咏西施菊二首·其一》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1. 作品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 黄文灿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菊花独特魅力的认识和感悟,以及他在逆境中坚守高洁品质的决心。
  1. 文化意蕴
  • 菊花在中国的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代表高洁、坚贞和长寿等美好的品质。黄文灿通过《咏西施菊二首·其一》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赞美和推崇。
  • 该诗不仅展示了菊花的自然美,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思考,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坚韧。

《咏西施菊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黄文灿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灵感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