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其一 姑苏小泊二则

碧溪带雨。
照红楼如画,三年曾住。
学舌莺儿,听惯楼中玉人语。
吾是风前杨柳,任此后、为萍为絮。
隔珠帘一响银钩,便似《玉关赋》。
香雾。
鬟云妩。
只箫鼓画船,清兴难鼓。
蛟蛸守户,花片游丝自来去。
剩有闲鸥冷眼,看点抹、当时鸳谱。
还替木兰商榷,再来渡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暗香》其一 姑苏小泊二则》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婉约的情调,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诗人、词人,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纳”,其词作多以男女情爱为主题,风格独特,被誉为“满人词家”。
  • 生平经历:纳兰性德出生于贵族家庭,幼年聪颖过人,但一生坎坷,中年时因政治斗争被迫离开京城,晚年更是流寓他乡,生活孤独。这些经历在他的词中有所体现,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底蕴。
  1. 诗作原文
  • 碧溪带雨。照红楼如画,三年曾住。学舌莺儿,听惯楼中玉人语。吾是风前杨柳,任此后、为萍为絮。隔珠帘一响银钩,便似《玉关赋》。香雾。鬟云妩。只箫鼓画船,清兴难鼓。蛟蛸守户,花片游丝自来去。剩有閒鸥冷眼,看…:碧溪带雨。照红楼如画,三年曾住。学舌莺儿,听惯楼中玉人语。吾是风前杨柳,任此后、为萍为絮。隔珠帘一响银钩,便似《玉关赋》。香雾。鬟云妩。只箫鼓画船,清兴难鼓。蛟蛸守户,花片游丝自来去。剩有閒鸥冷眼,看…
  1. 诗歌解析
  • 意象描绘:诗中的“碧溪带雨”形象地描绘了姑苏小泊的环境,带雨的溪水和如画的红楼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 情感表达:“吾是风前杨柳”,诗人将自己比作风前的杨柳,随风摇曳,象征着自己的自由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而“任此后、为萍为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淡然,无论未来如何变迁,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 象征意义:“香雾”、“鬟云妩”、“箫鼓画船”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暗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纳兰性德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抒情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既有文人骚客的才情,又不失民间口语的真实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 韵律和谐:全诗押韵严谨,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1. 文化背景
  • 江南文化:江南水乡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这首诗中所描绘的“碧溪带雨”和“红楼如画”等景象,都是江南水乡的典型特征,体现了江南文化的审美情趣。
  • 女性视角:“玉人语”中的“玉人”指的是女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对女性细腻情感的关注。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作为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广泛传颂。
  • 文化传承:这首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评价
  • 艺术鉴赏:在现代文学艺术鉴赏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以及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脉络,这首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启示意义
  • 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人生哲学。
  • 情感寄托: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对于自然的热爱,还是对于人生的感慨,都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和精神慰藉。

《暗香》其一 姑苏小泊二则》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情感和文化层面也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追求,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