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媚 和瞿庵韵

金阊佳丽地,看胭脂新潮,尽成红泪。
稚柳初丝,尽莽莺棱断,画船难系。
深闭重门,潜坐听、吹花风雨。
风自无情,还惹金铃,梦鸳惊起。
香历楼罗谁记?
是短命韶光,断肠天气。
不定阴晴,又几曾消受冶春情味。
中酒伤离,苟信道、重逢容易。
试问芳塘七里,珠楼剩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株媚》和《瞿庵韵》是清代诗人黄人的代表作,两首诗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惋惜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黄人(1758-1839),字稚柳,号诗虎,工于诗词,其词风深奥且哀怨,被后世传颂。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语言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两首作品反映了黄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心态和社会环境。黄人生活在清中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巨大压力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在这种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从语言特色来看,黄人的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三株媚》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而在《瞿庵韵》中,他则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达了对旧日繁华的回忆和现实的沧桑之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文学史上的影响力来看,黄人的这两首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它们不仅是黄人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三株媚》和《瞿庵韵》不仅是黄人个人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珍品。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变迁的复杂性。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