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 其八

吾家海之东,设肆以代农。
布衣二三子,朝夕常过从。
小人居近市,鸡鸣即为利。
颇觉猿鹤性,难调蜃蛤气。
一歌吴趋行,再歌行路难。
风俗更可鄙,徒起离群叹。
鸲鹆曾逾济,杜鹃亦至南。
人禽本有异,易地殊不堪。
朝歌行路难,暮奏思归引。
绛帻成伏雌,黄金掷虚牝。
回车或学墨,骑驴岂如白。
君子素位行,无入不自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诗 其八》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由东晋时期的著名作家陶渊明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小诗 其八》的作者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了魏晋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他的作品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在《杂诗·其八》中,诗人通过自述躬耕不辍却生活贫困的现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自我命运的感慨。
  2. 原文内容:陶渊明在《杂诗·其八》中写道“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艰苦生活的无奈与辛酸。他虽然努力耕作,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常常面临饥饿和寒冷。这种境遇使得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同时也流露出了对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
  3. 诗歌鉴赏: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陶渊明不仅描述了个人生活的艰辛,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他提到“人皆尽获宜”,意味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都相当不错,而他却只能依靠微薄的收获勉强度日。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感到极度的不满和悲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即“但愿饱粳粮”所体现的对温饱的基本需求的追求。
  4. 历史背景:了解《小诗 其八》的创作背景对于全面理解其意义至关重要。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乱的时代。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陶渊明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5. 艺术手法:陶渊明在《杂诗·其八》中的艺术手法同样值得细细品味。他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深刻的主题,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诗句传达了复杂的情感。例如,“所业在田桑”一句,简洁明了地点明了诗人的职业,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此外,诗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技巧,如“寒馁常糟糠”、“但愿饱粳粮”等,加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小诗 其八》是陶渊明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生活困境,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这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