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 其七

大儿已九龄,椎鲁不解读。
人情世故中,却比乃父熟。
小儿稍秀颖,娇狞常恋娘。
名以黄童名,异日期无双。
一女未离褓,人意颇通晓。
眉目有灵气,两儿无其好。
天下多数人,吾家多一世。
劳劳作牛马,从此日有事。
一身尚如寄,身后何烦思。
婚嫁事便毕,贤愚姑听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晋时期,诗人陶渊明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杂诗七首·其七》。此诗描绘了诗人独居时的孤独与期盼,以及春日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下是对其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基本信息
  • 作者:《杂诗七首·其七》是魏晋时期的杰出诗人陶渊明所作。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创作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对现实失望的背景下的精神解脱和心灵慰藉。
  1. 诗歌原文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2. 主题思想

  • 孤独与期盼:诗中通过“逍遥步两楹”,表现了诗人独自散步的姿态,透露出他内心的闲适与宁静。同时,“日月不肯迟”和“四时相催迫”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自然描写:诗中的“寒风”、“落叶”等自然景物,不仅增添了诗的艺术美感,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杂诗七首·其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审美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