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 其四

花垒纵横刬不平,蛾眉间道又奇兵。
萍踪难觅排愁法,檀口虚传好色名。
牛女悲欢多臆说,燕环肥瘠任公评。
绿衫一把珍珠泪,本欲留行反送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拾得·其四》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现象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和因果报应的哲理思考。诗中通过描述一个小孩因瓦砾坠落而受到伤害的场景,反映了世间万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使是最微小的生物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诗歌开篇“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瓦片随风坠落,正击中诗人头部,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中力量与脆弱并存的现象。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惊恐与无奈。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进一步加深了这一主题。这里的“破”字暗示了瓦片的命运,也隐喻着人生在世的无常性。诗人用“岂但…血流”来强调瓦片的破碎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伤害,更象征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透露出诗人的宽容大度。尽管瓦片无法自主控制自己的命运,被风吹落导致受伤,诗人并没有因此责怪它,而是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这一不幸。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即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使遭遇不幸,也要坦然接受。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因果报应的看法。他认为,众生的行为最终会导致自身的恶果,就如同瓦片坠落后所遭受的伤害一样。这里的“机”指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或者机制,诗人通过这个比喻来表达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认识。

《拾得·其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现象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人提出了关于生命、命运和因果报应的重要问题。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文人的深邃思想和独特见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文学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