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 其三

碧玉家风紫玉烟,又挥双泪出花前。
国风勺药休相谑,山上蘼芜煞可怜。
中表崔卢乌亦爱,重来刘阮犬方眠。
酒垆校尉无他意,莫遣文君误拨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拾得其三》是黄人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黄人(1866-1913),字摩西,初名振元,字慕韩,一字慕庵。黄人是江苏昭文(今常熟)人。他是一位清朝末年的诗人和学者。
  2. 诗歌原文与赏析:《拾得其三》的原文如下:
    > 无家、无姓,亦无名。
    > 啼声似夜莺。
    > 天台丰干禅师化缘至赤城附近,忽然听到啼哭声。
    > 寻声望去,只见一名孩童立在道旁。
    > 上前询问其姓名,孩子回答说:“我无家、无姓,亦无名。”禅师怜其无依无靠,将他带回国清寺,为其取名“拾得”。
  3. 背景与影响:《拾得其三》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当时诗人黄人居住在天台国清寺,并有一位名叫丰干的禅师。一天,丰干在松林间漫步时,听到了小孩的啼哭声。他循声而去,发现了一个衣服不整但相貌奇伟的孩子。经过询问,得知孩子没有家人,也没有姓氏。丰干出于慈悲,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为其取名“拾得”。

《拾得其三》不仅展示了黄人的诗词才能,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和慈悲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