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煞东君德二三,背花惆怅对花惭。
海中蜃气谁能住,山样鸳盟未易担。
河汉双星侵太白,天风八面卷随蓝。
同床各梦浑难觉,觅个痴人絮絮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冤煞东君德二三,背花惆怅对花惭。
海中蜃气谁能住,山样鸳盟未易担。
河汉双星侵太白,天风八面卷随蓝。
同床各梦浑难觉,觅个痴人絮絮谈。
“澄思 其四”是一首出自清朝的诗作。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被后人传诵,更因为它在文学表达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价值。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文学作品进行解析:
创作背景:“澄思 其四”的创作背景是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时东吴大学堂成立后,受聘为文学总教习的诗人黄摩西与庞树柏等人结社,在苏州成立了“三千剑气文社”。这为黄摩西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作土壤。
内容主题:诗作以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诗句中“冤煞东君德二三,背花惆怅对花惭。海中蜃气谁能住,山样鸳盟未易担”等句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艺术特色: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海中蜃气”、“山样鸳盟”等,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诗歌在形式上也追求简洁明快,语言优美流畅,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澄思 其四”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