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杜咏物小诗 其九

一半长秋草,潜听虫语残。
饔飧谁过问,霜露不胜寒。
抱瓮人何处,咬春宴已阑。
泥中黄叶烂,几种得登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老杜咏物小诗 其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山水图画,通过写景寓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首联“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江水碧绿,鸟儿在水面上飞翔,映衬出白色的羽毛;青山葱郁,花朵盛开,仿佛要绽放出色彩。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一树鱼鳞斑”则进一步丰富了诗中的意象。诗人以“云根”、“苔藓”为线索,描绘出山石上的苔藓生长繁茂,犹如云层般缭绕。而“冷红一树鱼鳞斑”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树上的花朵,它们在寒风中摇曳生姿,犹如鱼鳞般斑驳陆离。这一联诗不仅增加了诗中的视觉冲击力,还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颈联“吹箫人去玉楼空,桃花源里可耕桑”则转入对历史传说的描绘。诗人用“吹箫人去玉楼空”暗示历史的变迁,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已无人烟,只剩下一片寂静。而“桃花源里可耕桑”则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景象:人们在桃花源中耕种劳作,过着安宁自足的生活。这一联诗虽然与前面的山水画面有所关联,但却展现了更为深远的意蕴,引人深思。

尾联“渔舟何事入春潭,误到人间净几席”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渔舟何事入春潭”来回应前文中的桃花源景象,表达出对那种理想生活的向往。而“误到人间净几席”则暗示了这种理想生活虽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最后一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以反问的形式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期待。

《和老杜咏物小诗 其九》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历史传说,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