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 其三

去年长至。
学士樽前曾索醉。
虽是京华。
才浣征衫未忆家。
今午长至。
萍水舟中谈往事。
一样天涯,翻厌红灯乱结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 其三》是清朝黄之隽所作的一首词。该词表达了作者对去年长至节的怀念和对京华岁月的回忆,以及在萍水舟中的感慨和对红灯乱结花的厌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之隽(生卒年不详),清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诗词为主,尤以词见长。他的词作多表现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黄之隽的词风格婉约,语言精炼,情感真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较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词作原文
    去年长至,学士樽前曾索醉。虽是京华,才浣征衫未忆家。今午长至,萍水舟中谈往事。一样天涯,翻厌红灯乱结花。

  2. 作品赏析

  • 怀旧之情:词中的“去年长至”与“今午长至”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过去一年与当前时间的对比和感慨。这种时间上的跳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 京华回忆:词中提到“虽京华”,暗示了词人曾经在北京生活或工作过,这可能反映了他对家乡或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词人还提到“才浣征衫未忆家”,说明他当时正忙于事务,无暇顾及家庭,这种忙碌可能也体现了他对事业或责任的重视。
  • 萍水相逢:“萍水舟中”表达了词人与友人在旅途中的相聚,这种相遇可能带有一丝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他们虽然萍水相逢,但却能谈笑风生,共同回忆往事,这种友谊显得珍贵而深厚。
  • 红灯乱结花:“翻厌红灯乱结花”中的“红灯”可能象征着喜庆、热闹,而“乱结花”则带有一种杂乱无章、不安定的感觉。这可能暗示了词人在繁华背后所感受到的不安和忧虑。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黄之隽的词作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这些因素为黄之隽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艺术特色:黄之隽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他的语言简练、含蓄,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1. 影响评价
  • 黄之隽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被后世誉为“清词巨匠”,其词风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成为研究清代词坛的重要文献之一。
  • 黄之隽的词作以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因此,黄之隽的词作被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传承。

黄之隽的《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 其三》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深情且富含哲理的佳作,其词风婉约而不失豪放,情感真挚而深邃,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块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