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想 其三

杳渺无端,将吟忽笑,长教闷恹恹地。
东风相缭惹,陡提向、心苗中系。
慵拈缄黹。
惯蝤领低垂,秋波斜睨。
衔纤指,小腰凭暖,玉栏杆字。
意绪。
难与人言,在窅冥思路。
笔端描细。
离情缫一缕,问遥向、阿谁边寄。
相思滋味。
怕薄幸檀郎,消他不起。
无聊耳。
转难抛下,隔年心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楼吟·想》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黄之隽,清代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在《翠楼吟·想》中,黄之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 创作时间:该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他游历江南或隐居期间所写。
  1. 诗歌原文
    “杳渺无端,将吟忽笑,长教闷恹恹地。东风相缭惹,陡提向、心苗中系。慵拈缄黹。惯蝤领低垂,秋波斜睨。衔纤指,小腰凭暖,玉栏杆字。意绪。难与人言,在窅冥思路。笔端描细。离情缫一缕,问遥向、阿谁边寄。相思滋味。”

  2. 诗歌内容解析

  • 意境描绘:诗歌开篇就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之中。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东风相缭惹”等词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
  • 艺术手法:黄之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等,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1. 文化影响
  • 艺术风格:作为清代的代表诗人之一,黄之隽的创作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后世评价:许多学者和读者都对黄之隽的《翠楼吟·想》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

黄之隽的《翠楼吟·想》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抒情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