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夜坐

竹窗交嫩绿,莲沚卸残红。
藜火生虚壁,芸香接上穹。
池明鱼吸月,树静鹤呼风。
顿觉灵槎近,天孙乞化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斋夜坐》是宋代诗人遇臻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简短的七言绝句形式,展现了一幅精致的静物写生画,描绘了暮秋时节庭院荒凉萧杀的景象,以及飒飒秋风中梧桐树不甘凋零的坚韧精神。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诗歌背景
  • 作者与年代:《秋斋夜坐》的作者是宋人遇臻,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作反映了宋代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
  • 艺术特色: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环境之中。
  1. 内容解析
  • 景物描写:诗中以“庭户无人秋月明”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夜霜欲落气先清”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冷和肃穆。最后两句“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则通过对梧桐坚韧不拔的描述,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赞美。
  • 情感表达: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他通过对梧桐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1. 艺术价值
  • 意象运用:在《秋斋夜坐》中,遇臻巧妙地运用了“梧桐”这一意象,将其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梧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常青树,象征着坚韧和永恒,这与诗人所要传达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相契合。

《秋斋夜坐》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