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垣欹径野花幽,肃肃灵祠祀武侯。
红饭一盂村赛晚,黄桑千树庙门秋。
壁间画妓遗巾帼,山下征人役马牛。
太息高麾游渭上,谁都天末大星流。
谒诸葛公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诸葛公祠》是清代冯廷櫆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诸葛公祠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其成就的敬仰之情,以及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诗中“坏垣欹径野花幽,肃肃灵祠祀武侯”描绘了诸葛公祠残垣破败、四周野花盛开的景象,同时祭祀着诸葛亮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和伟大形象。
接下来的内容中,“红饭一盂村赛晚,黄桑千树庙门秋”,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诸葛公祠周围的自然景色。红米饭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欢乐,而金黄色的桑叶则代表了秋天的收获,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的生动性,也反映了民间对诸葛公的深厚感情。
“壁间画妓遗巾帼,山下征人役马牛”一句,则是从建筑和人物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诸葛公祠的风貌。这里既有对古代画工遗留下来的画作的赞美,也有对山下辛勤耕作的农民和征战的士兵的同情。
“太息高麾游渭上,谁都天末大星流”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这句话中的“太息”和“都”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叹息和无奈,“天末大星流”则暗喻了国家的命运如同天上的星辰,变幻莫测。
《谒诸葛公祠》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诸葛亮的纪念,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