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瓮城开,何处是,紫髯天下。
流不尽,英雄遗恨,寒涛激射。
双桨吴船轻似燕,千寻浊浪高千马。
看危矶,径转妙高台,山如画。
骤雨歇,长虹挂,风渐紧,云成赭。
唤江妃,起舞鱼龙悲吒。
瓜步洲边新月上,茱萸湾口孤帆卸。
听寺楼,钟鼓落篷窗,无眠夜。
满江红三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其一》是清朝诗人吴藻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作者简介:吴藻(约1645年—约1703年),字素君,号玉华,又号梦窗词女史,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她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与陈文述并称“二陈”。她的作品多表现了一种细腻的情感,同时也不乏豪迈的气概,其词风既有婉约之韵,又有豪放之情。
词作原文: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艺术特色:吴藻的《满江红·其一》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典型的《满江红》格式,即双调九十三字,上下阕各有四仄韵和五仄韵,平仄格律严谨,尤其是对仗句和叠句的要求十分严格。然而,吴藻在此作品中并未拘泥于传统的《满江红》形式,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更为个性化的艺术魅力。
主题思想:《满江红·其一》通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过往英雄壮举的回顾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警示,传递了及时行乐和珍惜时光的主题。
吴藻的《满江红·其一》不仅是一首词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历史的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守自己的信念,用笔触记录下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