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鸿祚
点绛唇八首其二 一样东风,杜鹃催去莺留住。 澹烟微雨,春在花飞去。 弹指光阴,又是佳期误。 长亭暮,恨无重数,芳草天涯路。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释 - “一样东风”:形容春风的吹拂力度均匀而持续。 - “杜鹃催去”:杜鹃鸟叫声象征着春天即将结束。 - “莺留住”:黄莺因春天将逝而不愿离去。 - “澹烟微雨”:淡淡的烟雨,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景象。 - “春在花飞去”:春天虽逝
【注释】 轻棹:轻快的船。 与君重看西湖月:与你再次欣赏西湖的月光。 落花时节:春末,花儿凋谢的季节。 弹指:弹指之间,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柳叶双蛾:柳条像眉毛一样,双蛾就是两道弯曲的眉毛。 东风结:春风拂动着柳枝,像在梳理着两道眉毛。 灯前说:在灯光下谈论。 【赏析】 这首词是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写别后相思之情。全词写得含蓄蕴藉,情韵悠长,富有韵味。 开头两句“轻棹归来
【注释】: 梦怯秋清:梦中也感到秋意清冷。 小屏题遍相思句:在小小的屏风上写满了相思的诗句。 露浓如雨:露水浓重得象雨一样。 不响梧桐树:风声不扬,梧桐树下听不到声音。 采药栏空:摘药时,栏栅是空的。 旧吹笙处:吹奏笛子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小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寂、凄美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闷与寂寞。 起句“梦怯秋清”,点出时间、气候及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浪淘沙·其一 绿酒负金蕉,叠鼓春宵。小屏风底暗香焦。闲梦一床推不去,夜夜枫桥。 往事只魂销,双鲤迢迢。梅花与我两无聊。剩有眉楼弓样月,还忆吹箫。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中以黄河万里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黄河的浩渺与磅礴,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全诗情感激昂,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同时,诗中的“双鲤”、“梅”等意象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如梦令”“凤栖梧”。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五句,平声韵。 鸣蝉:蝉鸣。 柴窑:烧瓷的窑炉,多用于烧制白瓷或青瓷。 道人:道士,这里指词人的朋友。 纶巾:古代道士常戴的一种头巾。 缺月飞来:月亮从云中露出来。 无迹:无踪影。 倚栏横笛:依着栏杆吹笛。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在雨后晚天赏景时所作的咏物词。全词写景抒情,借物寄怀,意境清幽,风格淡雅。上片写秋夜之景
诗句:风转,帆卷,日西斜。人在天涯忆家。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休傍栏干船去泊,心绪恶,何况腰如削。酒才醒,愁又生。谁听,琵琶不宜停。 注释与赏析: - 风转,帆卷,日西斜:描述的是天气的变化以及航行中的景象。这里的“风转”可能指的是风向的变化,“帆卷”则是风力使帆展开的状态,而“日西斜”则描绘出了太阳即将落山的傍晚景象。这几句诗勾勒出了一个渐行渐远的旅途画面
诗: 减字木兰花三首其三 云低天重,银海无声千顷冻。 一抹炊烟,凝在疏林小市边。 诗情跌宕,何必灞桥驴背上。 乘兴来游,更着蓑衣唤钓舟。 译文: 乌云低垂,天空显得更加沉重,银色的海浪在寂静中仿佛静止了一般,仿佛是一片广阔的冰原。 一缕炊烟从远方的村庄飘来,静静地挂在稀疏的树林旁的小市场上。 这里的景色虽然宁静,但诗人的情感却波澜起伏,他并不需要去灞桥边骑着驴子游览。 既然心情如此愉快
【注释】白露: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飞:飘动。回:旋回;转:回旋。绿杨丝外:杨柳的细长枝条之外。轻帆:轻快的帆船。水平村远,一镜菱花满: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菱角花开得一片片地浮在水面上,好像满盘的菱花(菱花纹)。赋别江淹:为赋诗送别江淹。已是登临倦:已经是登上高处感到疲劳了。无人管,夕阳帘卷,风里渔歌断:没有人来管束,只有落日把帘子卷起,风吹着渔船上的歌声也断了。
【注释】 点绛唇·春景:春天的景色。八首:指词人咏春的词作共有八首之多。一样春风:一样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杜鹃催促:杜鹃鸟不停地叫着,好像在催促。莺留恋:黄莺舍不得离开这里。落华:落花。剪:像剪刀一样整齐。南陌东城:城南和城东的地方。芳情:美好的情意。朱门掩:红色的门扉关闭着。双燕归:成双的燕子归来了。朱门:红色的门。双燕:双宿双飞的燕子。有人愁见:有人为离别的人而忧愁。见:被看见。 【赏析】
【注释】: 小院:指庭院。清:寂静。 后堂:正房后面的房间。却下:关闭。葳蕤锁:用藤蔓编成的篱笆,也用来比喻幽禁的门户。玉管:箫。斜亸:下垂貌。老桂:桂花,这里借指秋景。馀香堕:香气飘散。判得:终是。无眠:失眠,睡不着觉。 赏析: 《点绛唇·小院秋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以写女子闺房之景起句,接着写其因思夫而失眠,最后写自己独对萤火虫的孤寂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淡远,情韵深婉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