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转,帆卷,日西斜。
人在天涯忆家。
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
休傍栏干船去泊,心绪恶,何况腰如削。
酒才醒,愁又生。
谁听,琵琶不宜停。
诗句:风转,帆卷,日西斜。人在天涯忆家。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休傍栏干船去泊,心绪恶,何况腰如削。酒才醒,愁又生。谁听,琵琶不宜停。
注释与赏析:
- 风转,帆卷,日西斜:描述的是天气的变化以及航行中的景象。这里的“风转”可能指的是风向的变化,“帆卷”则是风力使帆展开的状态,而“日西斜”则描绘出了太阳即将落山的傍晚景象。这几句诗勾勒出了一个渐行渐远的旅途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人在天涯忆家: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却时刻怀念着家乡的情感。这里的“天涯”意味着远方或陌生的地方,而“忆家”则直接体现了诗人对家的思念。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 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通过细腻的视觉描写,诗人捕捉了傍晚时分的自然美景。“疏疏柳丝”形容柳树枝条稀疏而长,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攒暮鸦”则描绘了乌鸦聚集在树梢的景象;“红些”和“练波明断霞”分别描写了夕阳下的红色和水面上反射的霞光,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图景。
- 休傍栏干船去泊:这里诗人劝诫自己不要靠近栏杆,因为靠近栏杆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忧愁。“泊”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停留的意思。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不安,也显示了他希望摆脱这种情绪的愿望。
- 心绪恶,何况腰如削: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因孤独和思家而产生的不良心境。“心绪恶”强调了心情的糟糕,而“腰如削”则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身体的不适,可能是由于思乡之苦造成的身体反应。
- 酒才醒,愁又生:描述了诗人在清醒后又开始感到的忧愁。这里的“酒才醒”表明诗人刚刚醒来或者饮酒消愁,而“愁又生”则意味着尽管有所缓解,但愁绪并未完全消散。这种反复出现的情绪变化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 谁听,琵琶不宜停: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倾听他的心声,尤其是希望有琵琶女能陪伴他共度时光,以减轻他的思乡之苦。这里的“谁听”是一种反问,暗示了诗人希望得到外界的安慰和支持。“不宜停”则是诗人的一种无奈和哀求,表达了他对音乐和陪伴的渴望。
译文:
我正在经历着转变,船只的帆被风吹得鼓了起来,太阳也慢慢向西落下,天边的景色开始变得昏暗。我在遥远的他乡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周围是稀疏而坚韧的柳枝,暮色中的乌鸦聚集在一起,夕阳下的天空被晚霞映照得格外明亮。请不要靠近船边让船只停靠下来,因为我的心情已经非常不好了,更何况我现在的身体如同被刀削一般。就在我刚醒酒之后,新的忧愁又开始滋生。谁会来听我弹奏琵琶,不让这美妙的音乐停下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述来抒发诗人的内心体验。首联“风转,帆卷,日西斜”设定了时间背景和自然景观,渲染了一种旅途的孤寂与萧索。接下来的“人在天涯忆家”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心系家园的情感状态。
第二联“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用生动的视觉描绘营造出一幅黄昏时分的宁静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这一联还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期盼——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却不能与亲人相伴,更增添了思乡之情。
第三联“休傍栏干船去泊,心绪恶,何况腰如削”,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和辛酸。诗人劝诫自己不要靠近船边去休息,因为这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因为他的身体和心情都受到了影响。
最后两联“酒才醒,愁又生。谁听,琵琶不宜停。”则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诗人在酒后醒来时,原本以为可以暂时忘记乡愁,但新的忧愁也随之而来。而当诗人想要借助音乐来排遣心中的忧愁时,却被告知琵琶不宜停止演奏,因为音乐反而加剧了他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念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