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芬透甲,记新橙初擘,去年时候。
只怕匆匆秋又老,篱菊满园铺绣。
雨后曾移,霜丛小摘,携得香盈袖。
有人消渴,夜寒犹殢杯酒。
应怪酸也如梅,黄才胜橘,搓了还重嗅。
惯识书生滋味冷,齿软不禁眉皱。
却到而今,宿酲自解,谁管吟诗瘦。
并刀似水,破来长忆纤手。

这首诗是苏轼的《念奴娇·三首》中的第三首。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1. 清芬透甲,记新橙初擘,去年时候。
    注释:清新的气味穿过皮肤,回忆起去年这个时候,刚剥开新橙子的味道。
    赏析:开头两句通过嗅觉和触觉,描绘了一幅秋天丰收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只怕匆匆秋又老,篱菊满园铺绣。
    注释:恐怕这匆匆流逝的秋天又要过去了,篱笆旁的菊花已经盛开,就像一朵朵绣花一样。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受,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3. 雨后曾移,霜丛小摘,携得香盈袖。
    注释:在雨后的清晨,我采摘了一些霜打后的菊花,香气充满了我的衣袖。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清晨采摘菊花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4. 有人消渴,夜寒犹殢杯酒。
    注释:有人因为口渴,即使夜深人静的时候也忍不住喝酒解渴。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一些人在困难面前不自量力、沉溺于享乐的行为,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某些现象。

  5. 应怪酸也如梅,黄才胜橘,搓了还重嗅。
    注释:应该奇怪吧,橘子虽然酸,但比梅更有味道;橘子的颜色虽黄,但香味更胜一筹。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较,突出了橘子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独特性的赞美。

  6. 惯识书生滋味冷,齿软不禁眉皱。
    注释:习惯了读书人的苦寒滋味,牙齿都变得软弱了,甚至皱眉头。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读书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生活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

  7. 却到而今,宿酲自解,谁管吟诗瘦。
    注释:直到如今,那些困扰我的烦恼都已经解除,谁还会在意我现在的消瘦呢?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烦恼的回忆和解脱,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8. 并刀似水,破来长忆纤手。
    注释:手中的并刀如同流水般滑润,每次使用它切割东西都会想起那纤细的手指。
    赏析:这句诗以并刀为比喻,描绘了诗人对某位女子温柔体贴、细腻入微的印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