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鸿祚
【注释】: 小院:指庭院。清:寂静。 后堂:正房后面的房间。却下:关闭。葳蕤锁:用藤蔓编成的篱笆,也用来比喻幽禁的门户。玉管:箫。斜亸:下垂貌。老桂:桂花,这里借指秋景。馀香堕:香气飘散。判得:终是。无眠:失眠,睡不着觉。 赏析: 《点绛唇·小院秋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以写女子闺房之景起句,接着写其因思夫而失眠,最后写自己独对萤火虫的孤寂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淡远,情韵深婉凄切
【注释】 ①啼莺:春日里鸣叫的黄莺。 ②轻帆东下:轻快地乘着东下的帆船。 ③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④春风无管束:春风无法束缚人。 ⑤何必扬舲千里:何必驾着船千里迢迢远行呢? ⑥官柳初垂:指早春时,官府的柳树刚刚发芽吐叶。 ⑦野棠未落:指晚春时,民间的棠树尚未凋零。 ⑧归期自问:归家的日子自己会问。 ⑨范蠡桥边:范蠡当年离开家乡后,曾来到钱塘江边的范蠡桥。 ⑩鸥鹭:水鸟。 ⑪西陵:即西泠
雪映清流,望中了了长淮树。 注释:在雪的映照下,清澈的流水仿佛也变得明亮起来;望向远处,清晰地看到了长江两岸的树木。 雁声随橹,重到江南路。 注释:随着船桨的划动,听到大雁的鸣叫声,再次回到了江南的路上。 寂寞空台,尚有鱼竿否。 注释:在这寂静的平台上,是否还有鱼竿可供垂钓? 孤城暮,水寒风冱,早挂轻帆去。 注释:天色已晚,孤城笼罩在寒冷的风中,我早早地收起了轻快的帆,准备回家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四首:此为第三首。 兰烬黦(mò)湘屏:用蜡烛烧着的灯盏,是古代女子在睡觉时用来照见自己容貌的镜子,也指女子的妆奁; 撒尽:全部抛掉、抛弃; 榆钱:榆树的果实,形状像钱币,可以用作货币; 月又上窗棂(líng):月亮已经升上了窗格; 泠泠(líng):清冽的样子。 乌龙:指鱼; 【译文】 用蜡烛烧着的灯盏,是古代女子在睡觉时用来照见自己容貌的镜子,也指女子的妆奁;
东风第一枝二首 其一 更不成晴,何曾是暝,飞丝摇漾残昼。 曲尘低蘸亭燕,茶烟细笼院柳。 酿花天气,早酿得、春醲如酒。 莫妨他、油碧芳期,容易雨疏风骤。 萦絮粉、模糊鸳甃,铺楝雪、迷离翠岫。 痴云着意商量,湘波几重皴皱。 禁寒作暖,想未管、绿莺啼瘦。 怎知人、尽日恹恹,闷过海棠开后。 注释: 1. 更不成晴,何曾是暝:形容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是晴朗的晴天,一会儿又是阴沉的阴天。 2.
诗句原文: 清明过了,小雨绿匀堤外草。 倚棹湖边,絮影花香共一船。 相思人面,曾向第三桥畔见。 斜日归休,楼上春寒燕子愁。 翻译: 清明时节过后,细雨轻洒在堤外的草地上。我靠在船头欣赏着湖边的风景,絮语般的风和淡淡的花香伴随着我的小船。曾经在第三座桥的旁边遇见过一个思念我的人的面孔。夕阳西下时分我准备回家,楼阁中的春意带着一丝寒意,燕子也在为离别感到忧愁。 赏析:
浪淘沙四首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注释: - 鹦鹉洲头: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的一座小岛,因岛上有古塔和白鹤栖息而得名。 - 浪飐沙:波浪冲击着沙滩,形成沙粒飞舞的景象。 - 青楼春望:古代女子在春季的夜晚登上高楼欣赏风景或等待恋人归来。 - 衔泥燕子争归舍:燕子嘴里衔着泥巴,争先恐后地飞回巢穴。 - 独自狂夫不忆家:一个独自饮酒的男子
这首诗是苏轼的《念奴娇·三首》中的第三首。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1. 清芬透甲,记新橙初擘,去年时候。 注释:清新的气味穿过皮肤,回忆起去年这个时候,刚剥开新橙子的味道。 赏析:开头两句通过嗅觉和触觉,描绘了一幅秋天丰收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只怕匆匆秋又老,篱菊满园铺绣。 注释:恐怕这匆匆流逝的秋天又要过去了,篱笆旁的菊花已经盛开,就像一朵朵绣花一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的某个时刻,独自坐在庭院中,望着天空中的东风吹过满院的香絮。她思念着远方的伴侣,却无法相见,只能通过写信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 第一句“东风第一枝二首 其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拂过庭院,带来了满院的香气。第二句“斗草庭闲,簸钱院静,东风吹满香絮。”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的宁静和春日的气息。 第三句“满寒尚勒花期,天意似催春暮。”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时间的感概
《河传二首 其一》赏析 项鸿祚的《河传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秋雨夜晚的抒情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己在秋雨之夜的感受。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秋雨,千缕,洒方塘。欹枕西堂夜长。”通过秋雨的景象来营造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气氛,为全诗奠定基调。接着,“梧桐叶儿风打窗,新凉,薄衾闲半床。”进一步描绘了秋雨夜晚,窗外梧桐叶儿被风吹动的情景,以及诗人在寒凉中独处一室的孤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