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七首 其七

倚栏凝伫,点点飞红雨。
欲减罗衣寒未去,寂寞朝朝暮暮。
桃源落日西斜,画桥平接金沙。
春水无风无浪,行人一棹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其七》是一首清代项鸿祚创作的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行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该作品不仅体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关于《清平乐·其七》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清平乐·其七》是清代词人项鸿祚的作品,据记载,其词作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测,《清平乐·其七》可能也是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在古代文人中,常有将个人情感融入诗词之中的做法,因此,《清平乐·其七》很可能也受到了这样的文化传统影响。
  2. 原文赏析:《清平乐·其七》的原文如下:
    倚栏凝伫,点点飞红雨。
    欲减罗衣寒未去,寂寞朝朝暮暮。
    桃源落日西斜,画桥平接金沙。
    春水无风无浪,行人一棹天涯。
    词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倚栏凝伫”展现了词人孤独的状态,“点点飞红雨”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凄凉之感。词人想要减轻身上的寒意,却又感受到一种难以摆脱的寂寞,这正体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3. 艺术特色:《清平乐·其七》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通过对细腻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词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带有诗意的氛围。这种结合了实景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方式,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清平乐·其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