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五首 其四

茜被何曾暖,铢衣为底熏。
一缕博山云,晓风吹得散,是离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歌子五首其四》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在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等领域均有卓越的成就。苏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也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黄州、惠州等地,晚年更是被软禁在海南岛。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苏轼的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派的典型代表,也有婉约派的精致细腻,而《南歌子五首其四》正是其“豪放派”风格的典型代表。这首词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主题上看,《南歌子五首其四》主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在这首词中,苏轼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这种境界体现了他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和领悟,即人应该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苏轼的词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增强词的表现力。例如,在这首词中,苏轼用“山衔暮雨”来形容山的壮丽景色,用“水抱寒烟”来形容水的清新宁静,通过这种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苏轼的词还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直观又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南歌子五首其四》是苏轼的一首代表作,它以其豪放的风格、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苏轼作为“真正的诗人”的独特魅力。这首词不仅是苏轼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