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林精舍

愁卧夕阳尽,长风吹四野。
嗟予抱沉疴,迟此岁方夏。
杖策来东林,钟远识兰若。
石壁生夜凉,目极自潇洒。
采芝寻仙人,把酒慕隐者。
开襟屡回顾,长啸松林下。
纷吾意念多,淡尔悟虚假。
遥望白云中,日暮空潭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东林精舍》是清朝文学家邹溶的一首词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过东林精舍》的原文、赏析、作者信息等相关内容:

  1. 原文翻译及赏析
  • 原文节选: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 翻译:庭院中清净美妙就是佛门的禅门,白费金钱也买不来山间。只需内心的光明犹如满月,在家修行也比出家自在。
  • 赏析:《过东林精舍》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宗的意境。诗中的“只要心光如满月”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悟性的向往,而“在家还比出家闲”则揭示了禅宗追求内在修行而非外在形式的教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深层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思想环境的转变。
  • 地点背景:诗中的“东林精舍”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名或地点,代表了诗人与自然、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
  • 个人经历:邹溶可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使得他的诗词能够深刻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1. 作品特点
  • 简洁美:邹溶的《过东林精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其诗词创作的简洁之美。
  • 哲思性:这首诗融合了佛教哲学思想,表达了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追求。

《过东林精舍》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也是对人生、自然与心灵深刻的感悟和表达。通过对这首作品的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修行和心灵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