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八首 其五 灵和

当年忽忆张思曼,缕缕丝丝满露华。
别殿风流移锦水,过江春色压莲花。
萧疏只欲窥青琐,澹宕偏宜映碧纱。
谁道一生无所诺,几回凤尾点黄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柳八首·其五·灵和》是清代诗人邹德臣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邹德臣,清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清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 邹德臣生活在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诗作展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
  1. 诗歌原文
    当年忽忆张思曼,缕缕丝丝满露华。
    别殿风流移锦水,过江春色压莲花。
    萧疏只欲窥青琐,澹宕偏宜映碧纱。
    谁道一生无所诺,几回凤尾点黄麻。

  2. 诗歌赏析

  • 第一句“当年忽忆张思曼”,诗人忽然记起昔日与某人的往事,这种记忆如同柳丝一般细腻且充满生机,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
  • 第二句“缕缕丝丝满露华”形象地描绘了春日柳叶上露珠晶莹剔透的景象,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眼前,令人陶醉。
  • 第三四句“别殿风流移锦水,过江春色压莲花”则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这里的“别殿”与“过江春色”相互衬托,共同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细腻的艺术画面。
  • “萧疏只欲窥青琐,澹宕偏宜映碧纱。”这两句诗通过对“青琐”和“碧纱”的描述,展现了柳树随风轻摆的姿态,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 最后四句“谁道一生无所诺,几回凤尾点黄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坚持理想、不放弃追求的态度。这里的“几回凤尾点黄麻”暗喻着诗人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和奋斗的精神。

可以看出《新柳八首·其五·灵和》是一首集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感慨于一体的佳作。诗人通过对春天柳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也透露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