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署二堂联

经营于兵燹之余,坠举废修,敢谓官衙如传舍;
坐理在堂皇之上,心劳政拙,要知尔俸即民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镇平县署二堂联》是清代文学家邹之麟创作的一副对联,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

  1. 创作时间背景
  • 时代背景:清朝中期,社会动荡,兵燹之后,国家处于恢复重建之中,官衙也经历了重建和修缮。
  • 作者经历:邹之麟生活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文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心境。
  1. 对联原文
  • 经营于兵燹之余,坠举废修,敢谓官衙如传舍;
  • 坐理在堂皇之上,心劳政拙,要知尔俸即民膏。
  1. 文化意义
  • 反映现实:这副对联直接反映出了当时官衙的简陋与官员的辛劳,同时也揭示了政府治理的困境。
  • 警世作用:通过对联的形式,邹之麟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评,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 教育意味:这副对联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教化工具,通过诗词警醒后人,强调为官一任,应当为民造福。
  1. 艺术价值
  • 修辞手法:对联中采用了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手法,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 意象选择:选用“传舍”和“堂皇之上”等意象,既表现了官员的谦逊态度,又揭示了其内心的矛盾和忧虑。
  • 情感表达: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
  1. 现代价值
  • 历史教育:这副对联作为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和政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审美启示:通过对联的形式,可以启迪人们对于文字美感的追求和理解,提升文化素养。

《镇平县署二堂联》不仅仅是一幅对联,它更是一幅时代的缩影,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在阅读这副对联时,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