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边新月月边人,菱芡争欺菡萏贫。
黄鸟可知怜白鸟,野塘花贱不如春。
和郑痴庵咏荷十绝 其六
介绍
《和郑痴庵咏荷十绝其六》是清代诗人贺双卿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荷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贺双卿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脱俗的意境和优美的诗句著称。贺双卿的诗歌创作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后人传颂不衰。
诗歌原文:
霞边新月月边人,菱芡争欺菡萏贫。
黄鸟可知怜白鸟,野塘花贱不如春。诗歌解析: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沉的情感。首联“霞边新月月边人,菱芡争欺菡萏贫”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塘夜景图,月光下的新月、水边的菱角、争相斗艳的荷花,以及因荷叶凋敝而显得更为贫瘠的莲蓬,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颔联“黄鸟可知怜白鸟,野塘花贱不如春”则转入对鸟类和野花的描写,通过黄鸟与白鸟之间的对比,以及野塘中花的不贵与春天的珍贵,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四季更替的感慨。
艺术特色:贺双卿的这首《和郑痴庵咏荷十绝其六》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人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富有画面感的景物描写,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其次,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真挚而不做作,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最后,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一直被视为高洁、纯净的象征。诗人通过赞美荷花,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体现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郑痴庵咏荷十绝其六》中的这些元素,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欣赏这首诗时,人们不仅能品味到诗人的艺术才能,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和郑痴庵咏荷十绝其六》不仅是贺双卿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在欣赏之余,深入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