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痴庵咏荷十绝 其七

淡影羞春镜里看,水心摇曳夜难安。
叶遮猛雨花遮露,香护鸳鸯梦可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郑痴庵咏荷十绝 其七”是清代诗人贺双卿创作的一首咏荷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痴鸳无梦揽芳年,愁在银蟾桂子先。  
补遍西湖花五色,伤心可是女娲天。  
  1. 诗歌内容解析
  • 第一句:“痴鸳无梦揽芳年”,描绘了一位痴情如鸳的恋人,在美好年华里满怀憧憬地欣赏着荷花。这里的“痴鸳”暗喻了爱情中的痴迷与执着,而“揽芳年”则形象地展现了恋人眼中荷花的娇美。
  • 第二句:“愁在银蟾桂子先”,表达了诗人对即将逝去的美好时光感到的忧愁。这里的“银蟾”指的是月亮,象征着夜晚的美丽;而“桂子”则是指桂花,代表着秋天的气息。诗人通过将这两种元素并置,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美好时光即将结束的感慨。
  • 第三句:“补遍西湖花五色”,描绘了诗人为西湖美景所倾倒的情景。他不仅观赏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还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这里的“花五色”可能指的是西湖边的各种花卉,而“补遍”则暗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 第四句:“伤心可是女娲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中隐藏的悲伤情感的感慨。这里的“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她的造物之工赋予了自然界无尽的生机与美丽。然而,诗人在这里却用“伤心”来形容这种美丽背后的无奈与辛酸。
  1. 诗歌风格特点
  • 抒情性:这首诗歌以抒情为主,通过对荷花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诗人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担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 意象丰富: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描绘荷花,如“痴鸳”、“银蟾”等,这些意象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语言优美:诗歌的语言富有美感,如“补遍西湖花五色”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同时,诗人也注重诗句的音韵美,使得整首诗读起来和谐悦耳。

《和郑痴庵咏荷十绝 其七》是贺双卿的一首代表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与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