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三 旅怀

晚峰斜带秋云碧。闷坐羁怀积。
楚江迢递梦难通。愁看别时红豆绣囊中。
小楼隙月风争细。落叶吟香砌。
酒醒灯暗画帘垂。试问此时心事阿谁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 其三·旅怀》是清代诗人董俞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晚霞与秋云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心情与孤独感。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中意象
  • 晚霞与秋云:诗句“晚峰斜带秋云碧”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秋天的云彩景色。晚霞的红与秋云的灰蓝形成对比,增添了一种苍茫和深远之感。
  • 羁旅行役:“闷坐羁怀积”表明诗人因为旅途的劳顿而感到内心郁闷和焦虑,这种羁旅行役的心境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 楚江遥望:“楚江迢递梦难通”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与远方亲人的隔阂。楚江作为背景,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红豆情思:诗中的“愁看别时红豆绣囊中”透露出离别时刻的哀愁与不舍,红豆成为相思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苦楚。
  • 小楼寂寥:“小楼隙月风争细”展现了夜晚时分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的情景,月亮透过窗户投下斑驳的影子,风儿轻轻吹动,为夜增添了几分寂寞的气息。
  • 落叶飘香:“落叶吟香砌”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庭院中,秋风中落叶沙沙作响,增添了一份凄凉之美。
  1. 情感体验
  • 孤独与思乡:诗中的“酒醒灯暗画帘垂”、“试问此时心事阿谁知”等句子,深刻表达了诗人在异乡他国的孤独感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 梦难通达:由于距离遥远和环境的改变,诗人难以实现心中的愿望和梦想,这种无力感也在诗中有所体现。
  • 别离的痛苦:通过“愁看别时红豆绣囊中”,诗人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绪,既有不舍也有无奈。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虞美人 其三·旅怀》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深沉的意境。
  • 语言表达: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晚霞与秋云的交织、小楼的寂寥、落叶的飘落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
  1. 文化内涵
  • 离愁别绪:此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离愁别绪的共同关注和感慨,具有广泛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 游子心态:诗中所表达的旅居他乡、孤独求索的心态,是古代许多游子共有的经历和感受,因此具有很强的共鸣性。
  1. 历史影响
  • 诗词传承:董俞的这首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后世评价:后世读者和批评家们对董俞的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艺术表现上成熟,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达到了极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虞美人 其三·旅怀》是董俞用深情的笔触绘制出的一幅幅充满哲理和情感色彩的画作。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更是对人生旅途中种种情感体验的深刻反思和总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从而获得心灵的共鸣与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