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江村

斗帐异香熏。
无限温存。
凤箫吹罢更偎人。
枕上双蛾衾上泪,事事消魂。
潦倒厌芳樽。
身在孤村。
梧桐残露隔窗闻。
别是一番滋味也,月澹灯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卖花声·江村》是董俞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孤寂的乡村生活中的孤独与忧愁。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董俞(1631-1688),字苍水,号樗亭,江南华亭(今上海金山)人。他与钱芳标齐名,人称“钱董”。董俞有《浮湘》《度岭》《樗亭》等集传世。
  • 创作时间:该词作于清代,是董俞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1. 内容概述
  • 斗帐异香熏:描述了斗帐中的奇异香气,暗示着主人公在孤独中依然保持着某种优雅或仪式感。
  • 无限温存:通过凤箫吹罢更偎人的描写,传达了主人公对伴侣深深的依恋和不舍。
  • 枕上双蛾衾上泪:描绘了主人公夜深人静时的思念之情,泪水悄然滑落,展现了内心的哀愁。
  • 潦倒厌芳樽:表达了主人公对繁华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身在孤村: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僻远之地,远离尘嚣的孤独。
  • 梧桐残露隔窗闻:通过梧桐树和残露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清冷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 别是一番滋味也:这句话意味着尽管环境艰苦,但主人公却能从中找到一种特殊的滋味,也许是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或态度。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词作语言质朴而深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 意象运用:使用了如斗帐、凤箫、枕上双蛾等意象,这些意象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层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
  • 意境营造:词作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意境。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风貌:《卖花声·江村》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词,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词作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 传承古典文学:作为一首经典之作,它在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1. 赏析建议
  • 深入阅读:建议读者深入阅读全词,体会词中每一个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 对比鉴赏:可以通过对比其他同时期的诗词来更加深入地理解《卖花声·江村》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 思考现实意义:虽然词作描述的是古代文人的生活,但其中的许多主题和情感对于现代人仍有启示,可以引发人们对生活、爱情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卖花声·江村》是董俞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通过对该词的欣赏和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世界,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情感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