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其五 本意

江南好,铁瓮暮潮喧。
瓜步秋风残堞隐,金焦夜雨大江寒。
北固路漫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江南 其五 本意》是一首由清代诗人董俞创作的诗歌。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董俞,字文通,号东原,清代著名文学家,尤以词章见长,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康熙年间,具体时间不详,但可推测为董俞晚年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感悟和审美情趣。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诗句原文:《忆江南·其五》江南好,铁瓮暮潮喧。瓜步秋风残堞隐,金焦夜雨大江寒。北固路漫漫。
  • 诗句翻译:江南美,铁瓮镇晚潮声喧哗。瓜埠秋风中,残破的城墙隐约可见,金焦(南京的古称)夜里雨打在江面上发出凄清的寒意。漫长的北固路。
  1. 诗歌赏析与艺术特色
  • 艺术风格:董俞的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江南水乡图。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沉思,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1.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 风格对比:虽然《忆江南 其五 本意》与范安澜的《忆江南·本意九首·其五》在表现手法上有相似之处,即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技巧来描绘景物,但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董俞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美的赞颂,而范的作品则更多展现了对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的敬畏与追忆。
  • 主题差异:董俞的作品中,“铁瓮暮潮喧”等句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而范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延续,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1. 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
  • 文化价值:这首诗作为清朝中期文人对江南地区的一次集体记忆,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社会影响:董俞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情的描绘方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忆江南 其五 本意》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特色的诗歌,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使得它成为研究清代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从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