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东湖步月韵送沈南疑归当湖

欲别沈郎哦妙句,酒阑挑罢竹窗灯。
蘸波弱柳拖千缕,窥户新蟾透半棱。
鼓角荒城催暝客,鱼虾小市上春罾。
撚须拟和惊人语,故步惭余失寿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东湖步月韵送沈南疑归当湖”是清代诗人董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具体内容、作者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1. 诗歌原文
  • 欲别沈郎哦妙句,酒阑挑罢竹窗灯。
  • 蘸波弱柳拖千缕,窥户新蟾透半棱。
  • 鼓角荒城催暝客,鱼虾小市上春罾。
  • 撚须拟和惊人语,故步惭余失寿陵。
  1. 作者介绍
  • 董俞,字苍水,号樗亭,江苏华亭人,清初著名文人。他与董涵齐名,顺治十七年中举人,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其诗作在《全唐诗》中有收录,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董俞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董俞的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通过“欲别沈郎哦妙句”等句子,传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感,以及深夜时分对美景的珍惜。
  • 自然意象: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弱柳”、“新蟾”等,这些意象增添了诗句的美感和深度,使得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董俞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董俞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充满了艺术魅力。
  • 情感真挚:诗中的每一句都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是董俞文学作品的代表,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和学习这样的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美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